文/李颖
就在昨天,闹得整个澳洲人心惶惶的“草莓藏针”案终于以嫌疑犯的被捕告一段落。澳大利亚警方公布,该名嫌疑犯为一草莓农场的越南裔雇工。目前,嫌犯被控7项污染商品罪名。若罪名成立,她可被判处最高10年监禁。
一名农场雇员,无缘无故为何在草莓里藏针?经过警方调查,这一切都缘于她的嫉妒之心,用这种恶毒的手段报复雇主,好让他们的农场停产以此泄愤……
嫉妒情感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中孕育,其根源在于占有欲没有得到满足。在面对“人好我差,人有我无”这样的现象时,心里便不是滋味,潜意识中希望占有属于别人的东西。当无法占有别人的东西时,便去破坏别人的东西,力图把别人拉回到和自己一样的起跑线上。
当我们面对与他人的差距时,一般会产生两种情绪:“羡慕”与“嫉妒”。“羡慕”会鼓励我们加快脚步,迎头赶上与他人的距离。但“嫉妒”却是一种邪恶的占有欲。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通俗地讲,占有的欲望是关注如何去占有一块蛋糕中更多的份额,而发展的欲望是研究如何做出更大的蛋糕。嫉妒者认为,人只要毁了别人好的东西,就能获得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感觉,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当然,任何一个“犯罪”都不可能是单一原因造成的。但像草莓藏针嫌疑犯这样用心险恶、引起全国大规模恐慌的行凶,根本的原因并不在社会,而在罪犯本人。
美国有心理学家研究过校园枪击案行凶者的心理,他们发现凶手除了想获得“名声”,本人的心理状态也特别负面。他们会夸大别人对自己不好的程度,并且固执的认为自己被所谓的“精英阶层”排挤,而自己“不成功”是因为“不公平”造成的,所以他们要“复仇”,消灭这些精英阶层。
这就是嫉妒心理的最恶形态——报复社会,她痛恨这些能够购买草莓或者通过草莓谋取巨大利益的人,但又不敢直接通过语言或是行为报复,只能暗戳戳地在草莓里藏缝衣针。这种凶手往往也是个垃圾人。
垃圾人总是被负面情绪缠身,内心很多愤怒、不满、哀伤。他们的情绪垃圾,最容易倾倒在弱者身上,因为强者他们惹不起。
在我国,类似事件也层出不穷,“米脂”“世外小学”两次无差别攻击案件更是触目惊心。在我国,社会心理疏导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在遭遇挫折时不知道求助于专业人士,导致对个人不满的情绪极度扩张而报复社会。因此建立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这不只是直接关系到个人幸福,还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
然而,良好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却并非简单之事,一方面要建立多层次的心理疏导机构,为社会大众,尤其是中下层提供心理治疗和疏导;另一方面,社会上对于心理治疗的看法也有待端正,人们往往羞于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政府及媒体应该加强正面宣传,倡导人们产生不良情绪时积极寻求心理医生的专业帮助,这不只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文章出处,谢谢!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