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患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灵悦读 -> 详细信息

心灵悦读

婆媳关系中的心理学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4日

 

在中国,婆媳关系历来是很有挑战性的,因为这个关系本质上是两个从年龄、背景、性格、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不相同的女人,在同一个家庭里确立各自的位置和价值,她们因为爱同一个人走到一起,如果“爱”健康、充分,那就皆大欢喜,如果爱不健康或者不充分,那么,一句平常的话也可能带来误解和伤害,而夹在两个女人之间的“儿子”也必然痛苦。
如果说婆媳不生活在一起,接触不多,那只要做到相敬如宾也就可以了。可是,等到有了小孩,通常婆婆就会搬来和儿子、媳妇住,这样家庭关系就从原来的二人世界变为三代同檐,考验也就迎面而来。
作为婆婆来讲,辛苦了一辈子,把孩子拉扯大,盼着儿子结婚生子,在没有做婆婆之前心里一直盘算着一定要做一个好婆婆,可等真的做了婆婆,常发现事实远非自己所想,那个烦呀、怨呀、委屈呀,海了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婆媳关系本身就不是容易的关系,从家庭伦理上来讲,婆媳很容易陷入夺爱的全力斗争中去,这是婚姻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今天的婆媳关系来讲就更复杂。一个客观原因是中国这几十年变化太大了,除了社会形态、生活结构的变化,思想观念也发生巨变,包括家庭理财、人际关系、夫妻关系、沟通模式在内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一个五零后女性给一个八零后女性做婆婆,五零后的很多经验不仅不适用还会成为障碍。
从关系模式来说,婆婆辈夫妻关系多是以丈夫为核心的依附型夫妻关系,除了“男人当家”的传统观念外,过去女性工作机会、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统统低于男性,不由得不依附,不依附还被人笑话。可是现在,观念上男女平等,现实中女性的经济能力、文化水平也不比男性差,原来那种依附型关系变成了现在的平等型,很多婆婆不适应,觉得儿子没地位、不像个大男人。再比如,原来婆媳关系也是不平等的,所以有“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一说,可是现在的媳妇追求平等,对于那些被不平等了一辈子的婆婆来讲,这个平等哪有那么好习惯。
从经济状况来看,过去属于经济匮乏年代,钱都不是乱用不起的,深知柴米贵的婆婆们消费观念停留在省吃俭用的“生存”层面,而八零后的媳妇们却非常看重生活品质,钱就是用来花的,用来提供快乐和享受的,显然两者大相径庭。
从育儿方面讲,原来养孩子是粗放型,现实条件不够,孩子也多,自然没多少讲究,而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宝贝疙瘩,那个金贵劲儿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再加上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教育竞争早就从高考提前到子宫,而现在早期教育观念频繁更新,新妈妈们自然不甘人后,粗放型遭遇精细型,矛盾自然也就来了。


婆婆心法
在我看来,要想婆婆关系好,不妨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不管的智慧
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再不是原来处处要照顾的小孩子,他有自己的想法,能够承担自己的生活,媳妇是儿子的伴侣,他们一起来建筑了他们的新家。这个家和原来自己的家想比,有很多的不同,而这是他们的家,他们有权利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建立自己喜欢的家。可能有些地方,他们不如我们有经验,甚至有可能他们的想法就是不那么成熟的,这是我们可以去分享我们的经验,但我们只是去分享和建议,而决定则由儿子和媳妇,允许他们不采纳。儿子和媳妇会犯错,但也会从犯错中学习和成熟,并不是非要像上一辈人那样才好。
婆婆控诉篇里所列的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如果界限清楚的话,我们就不会那么纠结以至于不可忍受,因为这些都是媳妇的习惯和选择而已。当然我们可以去沟通,但心里面告诉自己这是媳妇的事情,我允许她不同意。
2 坦诚沟通
所谓坦诚沟通,就是不藏话,不过话,有话真诚的讲出来。不藏话就是有想说的不闷着,通常要藏的话都是表达不同意见的,都是有些负面情绪的,如果压抑的话,对方就不了解真实的我们,这是会让关系疏远和隔膜,更大的危险是一直压抑到压抑不住的时候会爆发,那会使情况很糟。不过话是指不通过儿子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做会使媳妇觉得自己被排斥,不仅破坏婆媳关系,而且不利于夫妻关系。
坦诚沟通,需要勇气,因为说出来可能有不愉快的风险抵;也需要方法,因为不讲究方式会伤人。最基本的技巧就是用“我”开头来说,比如“我觉得……”“我看到……”“我希望……”,而不是用“你”开头,比如“你怎么……”“你不要……”“你应该……”,后者会给媳妇压力,而前者既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又不至于让媳妇感到被指责、要求和评价。
事实证明,凡是婆媳关系好的,没有沟通不好的,所以,生活中不怕存在不同意见,只要懂得沟通和界限,我们就能建立一个和谐、温暖的婆媳关系。
不得不说的是,初为人母的媳妇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剧变,一直到到孩子三岁前,他们的生活都是很辛苦的,好好的吃顿饭和睡个囫囵觉对她们来讲,都可能是奢侈的,另一方面,因为很多事情不懂得,她们在心理上会有很多焦虑,情绪也很容易不稳定,所以她们特别需要甚至依赖老公的帮助,这看起来有可能是“把老公当儿子使”,可能他们是心情不好不愿意说话,看起来是“不和婆婆打招呼或者不尊重人”,这需要家人尤其是婆婆多多体谅和担待。
 
媳妇心法
对于媳妇这个角色来讲,仔细体会下面三点一定会利于美好婆媳关系的建立:
其一是尊重
老人家是最在乎面子的,而且她们因为退休或者根本没有工作是非常看重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的。所以,改善婆媳关系最优先学习的应该是尊重。
所谓尊重,包括尊重婆婆的身份和感情,她是老公的母亲,没有她就没有自己这个家庭,而且母子连心,如果婆婆的感情被伤害,夫妻关系一定会会被波及,即便表面上老公不表露,内心也是有怨恨的;再有就是尊重婆婆的意愿,从根本上来讲,婆婆一定是希望自己这个家庭好,纵然具体的想法自己可能不喜欢,但是婆婆的意愿是应该被了解、尊重和感谢的;尊重还包括尊重婆婆的劳动和付出,很多婆婆为了照顾这个家是不惜力气的,即便婆婆的做法并不是我们期望的,那么婆婆的辛苦还是应该被尊重的。
其二是包容
应该说婆婆因为时代原因,她们的育儿观念和经验有可能真的不如我们的好,我们可能因为文化水平高以及更好地学习机会和能力,我们很多地方都胜过婆婆的。可是我们不能够事事计较,因为这样会伤害到婆媳关系,乃至影响整个家庭的氛围,而家庭关系和氛围是最关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也是关乎每个家庭成员的心情的心情和幸福感的。相对于这个影响而言,生活中的一时一事就太微不足道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依着婆婆,只是我们不能底线太高,面对一个分歧,我们要看这是不是不可容忍的,如果是非常本质问题,我们还是要坚持我们的意见的。但如果不是,我们就需要懂得包容,比如一些生活细节、卫生习惯的问题就可以包容一下,老人家那些礼数和待人接物的期待,也不妨尽可能的适应一下。比如关于上文中关于人际关系中那三条,自己可以降低期待,不期望婆婆对自己和女儿一样,因为血缘关系是非常特殊的,而且婆婆那代人就是在这样的一种人际模式走过来的,她们真的不懂和不会,比如“带人来度假”也可以担待一下,而“告状”就让她告吧,把夫妻关系经营好了,就什么也不用担心。
很多冲突是关于育儿方面的,实际上,孩子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一些养育方面的小偏差,孩子是经得起的,很多“过来人”媳妇感叹,当时就是自己因为没有经验太过焦虑了,其实问题本身并没有多么严重,而当时因为一些细节小事和婆婆冲突太不值了。
其三学习表达
婆婆部分的沟通方式也同样是适用于媳妇的。而学习表达最重要的包括,表达感谢和认可,以及表达自己的期待。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果我们看到老人家的长处和善意能及时的表达出来,比如:“妈,有您在我心里特别踏实”,“妈,有您真好”,“妈,您为这个家做了这么多,我心里特别感动”等,当这些表达足够多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那就是婆婆变得能体谅我们、能尊重我们的意见而且更愿意付出,因为婆婆的心里需要得到满足,也就更容易能顾及我们。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心理的感谢和尊重如果不表达出来,婆婆很可能是感受不到的,婆婆感受不到很可能会以为我们心里没有。中国人很多都是含蓄内敛疏于表达的,所以这方面需要特别的学习。
再有就是表达我们的期待,比如“妈,我特别需要您的理解”,“妈,我特别希望您能把衣服分类洗,您愿意体谅我吗”,这样说,就能让老人家感到自己很被需要、很重要,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


儿子心法
儿子作为“夹心饼干”不是注定两头受气的,也可很甜蜜。我想提醒儿子们三个方面:
其一关于爱
婆媳两个生活背景、年龄阅历、人生价值等很不相同的女人走进同一个家庭,都是因为“儿子”这个角色。一方面,儿子是两个女人共同爱的对象,儿子获得的最多;另一方面,两个女人自然也都向“儿子”索爱,所以儿子承担和付出的也最多。这不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因为爱不是钱,给一方多就给另一方少,爱是可以越给越多,予之不竭的。儿子给母亲的爱和给妻子的爱,可以同时都是百分之百,只不过两种爱的性质是不同的。
其二关于关系
爱是通过关系体现的,冲突也是因爱而起的。所以,不必着眼于事情的表面,而应该觉察事情的意味,尤其是背后的关系。比如文中所提到的“小事都会变大事”,其实决定事情大小的是事情背后的关系,再比如“婆媳爱计较”,她们计较的是什么呢,一定不是饭菜的咸淡,也不是钱的多少,背后的真相很可能是是谁更重要,谁说了算,那么儿子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去应对。比如两人争夺的是重要,那么就分别给双方这方面的爱。其实,这和关系的基础直接相关的,如果夫妻关系基础好,那么媳妇会把你和她看成是一体的,这样她是和儿子一起来敬养老人,如果母子关系好,那么母亲也会和儿子一起对媳妇好。如果两个关系都不好,就会比较有麻烦,比较好的应对是,先和关系比较好的一方达成共识,来着力修复和另一方的关系。关系好了,并不意味着生活中就没有冲突,但冲突就比较好解决,因为那只是事情上的冲突,而不是关系上的冲突。
关系会因为生活状况的不同而变化的,比如方明所言,其实结婚前后,生活的状态就是不同的,关系处现变化是正常的,只不过是怎么变化而已。人是应该从生活和关系中不断适应和学习的,而不是刻舟求剑般的怀念或抱怨。
文中所提的“两面派”也是正常的,因为在不同的关系中,人就是不同的状态的。关系越近,彼此的期望越高,也越全方位的考验各自的人格,也是越难的,家庭内外的关系是很大不同的,基本没有可比性。
其三关于沟通
沟通是人生最基本的功课,既是我们随时用,也是我们随时需要学的。比如对于李维信而言,需要就财物管理进行沟通,比较好的是既有一起管理使用的钱,也有每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钱,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争议。也可以就老人赡养方面,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一个协定,比如规定数额还是自由支配,当然,沟通最重要的就是坦诚和信守承诺,这样才能建立信任感,才能有一个好的夫妻关系。
儿子是婆媳双方说话最方便的,所以对于整个家庭中的沟通状态,儿子的作用是最关见的。我不欣赏儿子做“演员”,因为迟早都会有三方对面的时刻,那样必定穿帮,而且双方都会感觉不安全,这样她们都会更用力的控制儿子,儿子是承担不起的。
婆媳之间不愿意沟通,儿子是有责任的,如果双方都依赖儿子沟通,那肯定是不行的,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儿子可以拒绝,告诉一方:关于我的事情,可以和我说,但这件事事情是真对她的,我去传话不好,你应该尝试自己去沟通。所以儿子应该把直线沟通转化为三人互动。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沟通负责。事实上,在家庭中,最重要的就是关系,而决定关系的就是沟通。如果处在一个“控制”或者“敌对”的关系中,那就一定需要先处理关系,再进行沟通了。


 
各位朋友,欢迎登陆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医访交流平台
www.soulgarden.cn 我们会及时给予关注并回复
 
微信平台:shsoulgarden

  •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4日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全站搜索 ┆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

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