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1儿童节,很多人开始关注儿童的需求,“衣服、娃娃... ...”孩子需要的到底是什么?针对此类问题,记者对多名城市儿童进行了采访,其结果让很多人惊讶,95%的孩子都只是要求爸妈能陪自己吃吃饭,或者陪自己看看电视,无疑,他们也成为城市“留守儿童”中的一部分。
其实,留守儿童的话题由来已久。父母在城市里放飞梦想,孩子们在农村中默默坚守。为了家庭,他们不得不选择这样一种残缺的方式,一家团聚似乎成为理想与梦想交织的梦。
如今,留守的故事已不单单发生在乡村,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或许也能看到一个孩子期盼的眼神。与农村的留守儿童相比,他们或许有更丰裕的物质保障,有更多亲人的呵护,但是他们同样缺少来自父母的爱。血浓于水的法则,让他们在成长的岁月中不可避免的有所缺失,这种缺失或许难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然而,那偶尔吐露出的渴望的眼神,又或是一个解不开的小心结里,总隐藏着些许不为人知的秘密。
城市里的留守儿童,似乎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是他们这种“半留守”的生存状态,却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之所以称之为“半留守”,是因为他们有的是父亲或母亲单方在外务工,自己跟随单方家长生活;有的是父母都在外地工作,自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则干脆是直接由老师照料。
“别看孩子小,但是他们的内心都特别敏感,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业内人士强调道。据业内人士介绍:“尤其是对所谓的‘留守儿童’这种字眼,我们更要慎用。这些孩子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偶尔的一个细微字眼,都有可能触动他们幼小的心灵,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的确,我们常常把成人的思维方式套用在孩子身上。尽管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刻意的关注和鼓励可能带着些成人不曾发觉的雕琢痕迹,反而加大了这群留守儿童的心理负担。
既然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现象,那么怎样去关注这群孩子而又不参杂刻意的痕迹,这其中“度”的把握十分微妙。采访中,心理咨询专家表示,关怀这些孩子,不要表现出同情、怜悯之意,即便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怀,也是我们背后的秘密。
城市里的“半留守”儿童,几乎都是由隔代的长辈所照料。老人们对这些孙辈的爱里,既有血脉传承的亲情,又参杂了想弥补父母对孩子情感缺失的复杂情感。这样的爱,往往容易走向偏爱、溺爱甚至是娇纵。
而对于这种隔代的照料,教育从事者们大都并不提倡。虽然也不乏好的事例,但更普遍的情况是,这些老人们更多地是关注孩子的吃穿方面,而对于学习的辅导和心理成长的关注相对缺乏。
这种不够完备的爱,对孩子又有什么影响呢?其实,最直观的反映就是,这群孩子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非常内向,要么特别调皮。前者是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向外界吐露,而后者则是希望通过特殊的方式来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的确,留守儿童比普通儿童更为脆弱,更容易滋生心理问题。 至于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个人是无法解决的。但在“六一”这个属于孩子的节日里,老师们想替城市里的留守儿童们喊出那句久违的心声:“我们需要你,把爱带回来。”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