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冷血”的另一种可能:心理防御机制
文/李颖
近日,随着“在日留学生被杀案”嫌疑人的庭审即将开始,网上又掀起了一片又一片对杀人案中另一人——刘鑫的批判。无论是在好友因自己被杀后对其母亲视而不见,还是在被网友指责后依旧躲在父母身后,这些行为都引起了大家的厌恶与反感,认为其是一个十恶不赦,不负责任的小人。
其实在心理学范畴内,她的这些令人“不齿”的行为都是有着合理的解释,但由于刘鑫的品行不佳,这些行为都被成倍放大,才让人看了生厌。
每个人心里面都会有一道心理防御墙,这道墙非常非常的坚固。利是:能保护好自己的自尊心,不让自己的心理崩溃,弊是:让人无法理性的对待问题,无法做出最好的决定,更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激烈冲突。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种“观念”,这个观念有时后早已伴随了自己10多年甚至20几年,简单地说:人会认为这样应对是对的,自己觉得舒服的,自己能承受的。就算是重客观理性的利害分析后,事实告诉自己这样应对不正确时,甚至是弊大于利时,人们都不会对此动摇,还会为自己的行为,围绕“自己的观念”来进行辩护,弗洛伊德把其称为心理防御。
刘鑫的这道墙就是维护自己的绝对正确,她在潜意识里担心自己一旦承认自己害死了江歌,那么江歌母亲和网友的指责就会成为“真相”,重重地压在她的身上。这是最没技术含量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就是矢口否认与合理化自身行为。当然这不是说那种有意的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无赖,而是像刘鑫一样不断地模糊事实,甚至于通过污蔑江歌母亲来达到否认的目的。
另外,在视频中,我还看见刘鑫说了这样一句话:“我都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还要怎么样。”这应该是刘鑫的真实心理状态,她的潜台词是,我知道自己错了,那就可以了,不用跟你道歉,人又不是我杀的。她的心理在这样的重大变故之前,犹如幼儿,甚至不会掩饰。刘鑫这里主要是体现了心理防御机制中的退化。说的是,当人感受到严重挫折时,放弃成人的方式不用,而退到困难较少、较安全的时期——儿童时期。我相信刘鑫是被吓住了,退化回了自己六七岁的时候的应对措施。
除了刘鑫行为的心理动因之外,我还想说说旁观者的心理动因。大家发现了吗,包括我自己在内,大家的愤怒,对凶手陈的远远小于对刘鑫的,仿佛陈仅仅是一个横祸,而刘鑫才是有主观恶意的始作俑者。然而越有多愤怒,越有多恐惧,一方面人们恐惧刘鑫那样关键时刻或许有意或许无意掉链子的队友,一面更恐惧自己在某一刻就是那样的人。
人性就是如此,在谴责刘鑫的同时,也让我们祈祷自己不要遇上这种让人性暴露得如此彻底的残酷时刻吧。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文章出处,谢谢!
中国心理咨询门户网站 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电话: 021-22816449 网址:www.soulgarden.cn地址:徐汇区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202室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948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99号